急进商场共同利益和又一部风险的年度奇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20 07:34:31  阅读:6837 作者:责任编辑。陈微竹0371

陈永伟/文

岁末年初,各种书单到处飞。我和人开玩笑说,这年头,推荐书的人可能要比读书的人都要多。没想到,一边吐槽还没完,一边就收到了《经济观察报》要求我荐书的作业,真是报应不爽!

既然要推荐书,就要有个推荐的标准。我给自己定的标准主要有五个:(1)讨论的问题要大;(2)提出的观点要新;(3)论证的过程要严谨;(4)书要能够引发争议和讨论;(5)自己完整读过。基于以上标准,从我最近阅读的书中挑出了三本。

《激进市场:战胜不平等与经济停滞的经济模式》

在经济学的教科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观点:市场有时候可能会失灵,这时依靠市场的力量来进行资源的配置就会变得没有效率,政府就有必要对市场进行干预。

然而,除了诉诸政府的力量之外,我们是否还有别的办法能够应对市场的失灵呢?既然是市场出了问题,为啥不直接对市场本身下手,通过对其运作机制进行完善,让它变得更为有效呢?波斯纳和韦尔的著作《激进市场:战胜不平等与经济停滞的经济模式》就是从这个角度入手进行思考的一部著作。

在这部书中,两位作者对五个现代经济中争议颇多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每一个问题都给出了极为激进、彻底的市场化解决方案,让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

限于篇幅,这里我仅以书中的第一个问题“房地产市场”为例来展示“激进市场”思维的力量。在现代社会中,房地产价格过高慢慢的变成了经济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一方面,更高的房地产价格会提高人们利用土地的成本,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房价的高企也会拉大有房者与无房者之间的财富差距,从而加大两极分化。高房价是如何产生的呢?在波斯纳和韦尔看来,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财产权的垄断。

在主流的理论中,财产权被视为是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作的一种重要制度。然而,波斯纳和韦尔则认为,所谓的财产权本质上就是一种垄断。面对那些对房地产有急切使用需求的人,业主能够最终靠抬高租售价格,从他们身上牟利,这一点和垄断者的决策并没什么区别。在两位作者看来,这就是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那么,人们是否有机会打破财产权的垄断?一种没有财产权的市场经济是否可能存在呢?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通过回顾经济学的文献,波斯纳和韦尔告诉我们,其实早在19世纪,就有人提出过相关的观点。例如,亨利·乔治就提出过土地涨价归公的设想(这一设想后来被孙中山先生引入了其“三民主义”思想体系),而其他的经济学家则更为激进地提出过每年年末将土地重新收归国有,重新组织拍卖的构思。不过,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这些构想都没有变成现实。波斯纳和韦尔认为,尽管这些思想并没有成真,但它们至少从理论上说明了没有财产权的市场经济是可以存在的,通过对这些方案进行修改,人们就可以让这样的市场经济真正实现。

在书中,两位作者提出了构建这种市场经济的一种设想。他们建议,每个人可以自行对名下的房产进行估值,然后将其在市场上挂牌,政府按照这个估价为基础对业主收取房产税。一旦市场上有人的出价高于这个估值,那么原业主就必须按照这一价格将房产出售。如果原业主对于房产的报价是真实的,那么这个销售就是有效率的,它让房产流转到了对它评价更高的人手里,又足以弥补原业主的估值。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业主会虚报自己的房产价格吗?答案是不会。因为如果他们将估值报得很高,那么就需要按照这个高估值来缴税,而这显然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机制设计,就能够保证在房地产市场中,每一个人都将房地产的价格进行真实的披露,同时也遏制了囤积居奇的行为,高房地产价格就有希望得到遏制,房地产的使用效率也能够获得提升。

在本书的其他章节中,两位作者也给出了大量与之类似的奇思妙想。这些构想乍一看往往荒诞不经、不切实际,但细细想来却逻辑严密,令人拍案叫绝。

最后,有必要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埃里克·波斯纳是鼎鼎大名的波斯纳大法官之子。所谓子承父业,埃里克·波斯纳的研究领域也和父亲一样,集中于法律经济学,尤其是对于法律缺失条件下的秩序研究颇深。目前,他是芝加哥大学的KirklandandEllis杰出法律服务教授。至于格伦·韦尔,我实在想不好用什么词去形容他,因为他的领域实在太广了。第一次知道他是因为读博士期间读到了他在平台经济方面的研究,一查他的简历,才发现从数学到生物,再到经济学,他几乎无不涉猎,而且都还成果颇丰。更为令人羡慕的是,虽然他的年纪比我小三岁,但当我还在为各种博士课程挠头的时候,他早已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而且他获取这个学位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

《共同利益经济学》

说实话,推荐这部书我是很犹豫的,因为在2018年给《经济观察报》的荐书中,已经推荐过此书的英文版,2019年再推荐这部书的中文版似乎多少有点重复。不过,再三思考之后,我还是决定重新推荐一遍,因为这书实在是我近些年读到过的最重要的一部经济学著作——甚至连“之一”都不用加。

这部书的作者是201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让·梯若尔。当年,他是以新规制理论斩获诺奖,但事实上他对经济学的贡献远远不止于此。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以几乎一己之力,用博弈论的语言重述了整个产业组织领域,并出版了经典教科书《产业组织理论》。尽管这部书出版于1987年,但在三十多年后,这部教科书依然是每个产业组织领域的博士必读书。此后,梯若尔教授把研究的视野扩展到了公司金融、金融管制、互联网经济、知识产权等诸多领域。他和合作者于2002年发表的论文是平台经济的奠基性研究文献,现在只要撰写平台方面的论文,几乎都要引用这篇开创性作品。由于梯若尔的作品实在太多,所以在经济学界流传着一个段子:梯若尔并不是一个人,他其实是一个写作班子公用的笔名。

尽管梯若尔教授的作品充满了思想,但要阅读它们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由于里面充满了各种公式,很多非经济学的人因此望而却步。《共同利益经济学》的出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部书是用纯文字写就的,基本上没有公式,但却凝结了梯若尔教授数十年研究的精华。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前五章是梯若尔教授对于经济学理论以及经济学家的一些思考,例如经济学应该怎样回应现实,该怎么样将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吸收到经济学中来等等。而在后面的章节中,他则针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众多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失业、金融监管、欧洲前景、数字化及其监管分别进行了讨论。虽然对于每个问题的讨论都不长,但都切中要害,发人深省。

如果你对经济学,以及如何用经济学来理解和改变世界感兴趣,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不容错过的。

《资本与意识形态》

皮凯蒂的著作《21世纪资本论》刚出版时,《中欧商业评论》杂志邀请我为这本书写评论。于是,我硬着头皮花了一周多的时间仔细阅读了这部长达700多页的巨作。然而,阅读的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该书的阅读体验可谓糟糕透顶,常常为了论证一个简单的事实而罗列、堆砌大量繁复细碎的数据。更为重要的是,书中提出的很多观点、主张似乎都是有悖于经济学常识的。例如,皮凯蒂主张采用极高的累进资本税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手段,而在多数经济学家看来,如此激进的政策手段都是难以接受的,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私有产权的侵犯,并可能严重扭曲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在这种认识之下,我写出了一篇长长的评论,把《21世纪资本论》好好批了一番。杂志编辑出于吸引眼球的目的,还故意把这篇评论的题目改得十分耸人听闻,叫《一部危险的年度奇书》。

从某种意义上讲,皮凯蒂的新作《资本与意识形态》一书就是针对像我这样对其理论存有批判态度的人的一次回应。在皮凯蒂看来,之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他的观点难以接受,完全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用一种既定的意识形态来看问题。以高额资本累进税为例,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它?很大的原因就是认为它会侵犯私有产权。但是,私有产权真的就是那样不可侵犯吗?皮凯蒂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认为,这其实只是意识形态给我们的一种幻象。

《资本与意识形态》长达1200页,部头几乎是《21世纪资本论》的两倍。在这部新书中,皮凯蒂回顾了从早期的“三功能社会”(由宗教阶层、武士阶层和平民组成的社会)一直到当代的历史。通过这种梳理,他向人们说明: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本质上是社会收入分配状态在思想上的一种反映。对于某一时间的收入分配状况,处于不同阶级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读,因而从源头上讲,不同阶级之间的意识形态总是存在着冲突。这种冲突的结果会对市场运行、利润分配和资本积累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终形塑整个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如果整个社会都接受了在经济上处于优势地位者的意识形态,那么社会对于收入不平等的状态就会更倾向于接受和容忍,这会反过来导致收入分配的继续恶化;反之,如果各阶级之间的意识形态存在着分歧,社会对于不平等的容忍就会更低,人们就会采取更多的方式去对收入分配的结构进行调节。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的收入分配状况都在趋于恶化,1%的富人占有的财富慢慢的变多。在皮凯蒂看来,这种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为富人辩护的意识形态逐步取得胜利导致的。更多的人认可了私有财产的神圣性,认可了“企业家精神”等个人特质才是富人取得财富的最根本原因,整个社会才会更为容忍极端不平等的存在,才会在政策上无所作为。

皮凯蒂认为,如果要扭转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就要先从意识形态入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皮凯蒂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争议的方案。例如,他主张人们应该扭转对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固有观念,允许通过税收等手段来对财产进行更多的调节;再如,他主张在一家公司当中,无论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有多高,其表决权也不能超过10%……可以想象,这些政策建议所引发的争议可能会比《21世纪资本论》还要大得多。

尽管读完这部书后,我还是不同意皮凯蒂的观点——事实上,我认为皮凯蒂本人已经陷入了他所说的意识形态偏见当中而不能自拔,但我依然强烈推荐这部书。所谓兼听则明,这种看似离经叛道的书,往往会为我们提供理解世界的另一个重要视角。

目前,《资本与意识形态》一书只有法文版。由于不通法文,所以我是借助着翻译软件看完全书的。尽管翻译软件的翻译并不令人满意,但我在阅读时的体验却要比读《21世纪资本论》好得多,因为相比于《21世纪资本论》,这部书有了更多的历史案例、更多的故事,而不再只是干巴巴的一堆数字。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