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崛起长平之战为何用赵括不用李牧?真相惊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4-13 02:54:00  阅读:6969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贺一航
大秦帝国之崛起长平之战为何用赵括不用李牧?真相惊人。随着电视剧大秦帝国的热映,一大批历史迷纷纷在网上留言,一起探讨历史问题。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人们口中热议的对象。长平之战秦国将军大获全胜,而赵国的赵括被世人嘲笑只会纸上谈兵。如果说当时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那么赵国为什么还要用赵括领兵打仗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秦强赵弱是当时总的形势,赵国最后的失败实际上是一种必然,赵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要充分理解这一点,就要从分析秦赵两国战前的综合实力及形势入手: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实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专制集权制度,把全部国力都用于耕、战两件事上。到长平之战前夕,变法已近百年,秦国的国力已经今非昔比,拥有巴蜀和汉中两大粮仓,兵力近100万。秦国已经是战国时代唯一的超级大国了。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对双方来说都是一场苦战。这时候比的是士兵的韧性、将领的耐心、不犯错误,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经济实力。后勤保障能否跟上,才是能否坚持下去的关键,而这正是赵国最大的弱点。 我们知道,秦国经过近百年的变法,经济实力--尤其是粮食储备--极其雄厚,而赵国处于四战之地,战事频繁,根本攒不下什么家底。打这样的大仗,赵国起初几个月可能还支持得住,时间一久,真是耗不起。

何况,除了粮食供给,后续兵力也是大问题,秦军总兵力本就在赵国之上,而秦国周边的韩、魏等国对秦国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太大的威胁,秦国不找他们的麻烦他们已经谢天谢地了,秦国根本无须过多分兵防备。而赵国剩余兵力要防备匈奴、魏、燕、齐等国趁火打劫,投入50万已经是举国之力,再也无兵可用了。

所以,指望秦军犯错再出击,在理论上是完美的,但实际上不等秦军犯错,赵国已经撑不住了。这个时候,赵王临阵换将究竟是不是中了离间之计,就很难说了。赵王很有可能本来就想召回廉颇,换一个能速战速决的人。若真是如此,也就无所谓中计不中计了。

当时赵国军事人才着实不少,有赵奢、廉颇、赵胜、李牧、乐毅、田单等等。长平战时,赵奢已死,其子赵括年少成名,在军中颇有威信,代替父职。廉颇不必说了。平原君赵胜长处一是后勤,二是外交,指挥作战却并非赵胜所长。李牧倒是能征善战,不在白起之下,但李牧防备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入侵,责任重大,分身乏术。乐毅过去战绩辉煌,但其时已经年老有病,无法出征。田单也是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但田单本是齐国人,其时刚到赵国不久,虽然颇受赵王礼遇,被拜为相,但毕竟还是一个客卿的身份,难以服众。

最后我们看赵括:赵括自幼跟随父亲在军中,喜爱兵学,善于思考,颇有独到见解,赵奢也经常向他问计:一次,赵奢率兵攻齐城麦丘,久攻不下。赵王限期一个月破城,赵奢无计可施,十分苦闷。

此时赵括献计,先是善待俘虏,通过俘虏了解到麦丘粮草不多的情况,然后给俘虏好吃好喝,把他们放了回去。俘虏回去说赵军的好处,齐军将领认为他们动摇军心,把他们关了起来。赵括又派人把粮食用抛石机抛入城中,结果麦丘军心、民心大乱,全部倒向赵军,不几日齐军将领便为众所杀,麦丘城破。能使出这样的攻心战术,可见赵括绝非泛泛之辈,赵奢旧部对其心服,由来已久。

据此分析,赵王换将,赵括已经是唯一选择。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