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邮报报道,日前南非“Salt”拼合反射望远镜探测到史上首颗白矮脉冲星。这项发现将帮助科学家们探索那些银河系的未解之谜。
南非天文台主管Ted表示:“除了塌缩的中子星外,还有另外一种紧密天体白矮星,它的体积要比塌缩中子星大一些,更加接近地球。“
其还表示:“目前我们观察到了史上首颗白矮脉冲星,它的直径并不是通常脉冲星的10公里,而是6000公里 ,并且它还是人类历史上首颗白矮脉冲星。”
据了解,白矮星与脉冲星都是恒星在生命末期形成的不同紧密天体。
当一颗恒星的所有核燃料全部消耗一空时,其会将外层物质释放到太空,而内核引力却将星球塌缩至地球大小,但是能量等级却与太阳相同,白矮星就这样形成了。
虽然塌缩后残留的热量可以使白矮星变的灼热,但是由于没有燃料来维持核反应,在随后的数十亿年间,白矮星将逐渐衰退变成黑矮星的方式慢慢失去踪迹。
而脉冲星则是中子星的一种,形成于超新星爆炸之时。相较于白矮星,其拥有着更高的密度,大概相当于将1.3个太阳缩小至一个城市大小。
与脉冲星不同,上帝之眼其实是一个庞大的螺旋星云。
2009,欧洲天文学家日前从浩瀚太空拍摄到看似目不转睛的“宇宙眼”的壮观照片,并称之为“上帝之眼”。“上帝之眼”处于距地球700光年远的宝瓶座,实际上,业余天文爱好者通过小型望远镜可以隐约看见它,他们称其为螺旋星云(Helix Nebula),覆盖的天空区域大概相当于一轮满月的四分之一。
这张罕见、壮观的照片是由架设于智利拉西拉山顶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的一台巨型望远镜拍摄到的。照片是如此的清晰,我们甚至可以在中央“眼珠”里看到遥远星系。而在2003年的电影魔戒三部曲风靡全球之后,在网络上就被称为索伦之眼。
“NGC 1068”螺旋星云距离地球约6000万光年,运动速度为每秒1000余英里。因为它的亮度非常高,所以早在1780年就被法国天文学家查尔斯·迈歇尔(音)发现了,当时被命名为“M77”,因为它是当时发现的第77个肉眼可见的星云。尽管后来根据新的命名规则改变了这一星云的名称,但它仍然是200多年来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目标。
1999年以来,随着如远紫外线分光镜探测卫星(FUSE)等先进的探测工具的应用,科学家们对这一神秘的星云有了更多更深入的认识。远紫外线分光镜探测卫星高18英尺,重300磅,它的运行轨道距离地面500英里。它拥有四个功能单一的太空望远镜,可以对来自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超短波射线进行分析。
发射以来,远紫外线分光镜探测卫星共计收集了约2000个不同星体的数据资料,其运行由位于马里兰州的约翰·霍普金斯这应用物理实验室负责。2001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远紫外线分光镜探测卫星曾经对“NGC 1068”螺旋星云中心的凸起部分进行过探测,搜集了大量的资料。科学家们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发现,如果把整个星云比做一个鸡蛋的话,那么其中心的凸起部分就相当于蛋黄,周围的部分就相当于蛋清。
而且星云中心的探测结果与银河系中心的探测结果基本一致。由一颗类太阳恒星在生命末期所产生的螺旋星云(Helix Nebula),是离地球人最近的行星状星云。 这颗恒星的外层气壳被抛入太空中,从地球所在的位置看出去,正好像是看入一个螺旋梯之中。 而注定要成为白矮星的恒星核心遗骸,发射出非常高能量的辐射,造成先前抛射出的云气发出萤光。